罗平是中航通飞华北公司一名普通的钣金工,但是对待工作,罗平一丝不苟,刻苦钻研,在实践中,他不断琢磨和改进自己的操作方法,钻研一些关于工作中的理论知识,攻克了许多生产难题,在飞机蒙皮手工成形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加工方法,成长为钣金行业中的明星。
钣金工参与造飞机 4月28日下午3点,记者走进中航通飞华北公司钣金钳焊车间时,罗平正在和两个工友围在一个巨大的模具旁边,合力制作一块铝合金。偌大的车间里,放眼望去,全是各式各样的加工部件,工人师傅们在各自岗位上敲敲打打,这个车间里基本上全是手工活。
42岁的罗平是张家口怀安县人,1997年,罗平就来到了石家庄飞机厂,成为一名钣金工,从事飞机大型钣金零件成形,而自己正在做的是飞机蒙皮,也就是是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。
罗平身材不高,说话还带着浓重的怀安口音,笑起来,声音爽朗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但是一站到模具旁边,憨厚的罗平就变得严肃、认真起来,脸上呈现出专注、一丝不苟的神态。
罗平指着靠在墙边的长方形铁皮介绍说,这就是原材料,而作为钣金工就是要根据模具造型,把这些原材料加工成模具形状,而模具和零件的误差要控制在0.5mm之内。
“通俗地说,制作蒙皮就如同我们擀面团,我们用擀杖把面团擀薄,使其舒展开来,并成为我们想要的形状。”
说上去简单,但是做起来却很艰辛。罗平指着蒙皮上突起的一个包说,这个包周围都是平的,唯独这个包中间是空的,这就需要我想办法把这个包砸下去,砸平整。
记者看到,罗平不时地分别用铁锤、橡胶皮条和铅制的板片用力在蒙皮上摔打,看上去动作单一,并无什么技术难度,难道钣金工只需要有力气就行了?
罗平否认了记者的说法, “钣金工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,不是单纯的体力活。钣金工前两三年是很难出成绩的,只能是做一些简单的步骤,打打基础,真正要出作品,还得是老师傅。”
数十年经验积累
模具的造型的千变万化的,而原材料始终是单一的,因此,罗平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,克服一个个困难,而让人望之生畏的双曲线模型,罗平也早已手到擒来,作为厂里的钣金工尖刀手,罗平还在2013年举办的全国范围内飞机制造领域钣金工大赛中获得第四名。
在一款大型灭火/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生产中,该飞机部件零件的特点是曲率变化大,对零件表面质量要求高。在生产中,由于毛坯料的版面尺寸不能满足蒙拉机械生产的要求,只能将工艺调整为手工成形,而手工成形就造成在加工时,蒙皮表面质量很难控制。罗平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独特的加工方法,经过反复试验加工工艺,保证了蒙皮的表面质量,为短舱部件的顺利交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罗平说,钣金工的精髓就在“收”和“放”两个字中间,也就是能够掌握材料的流动性,而要想领会其间的奥妙,做到收放自如,则离不开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和体会。
中国最大钣金展-锻压展-2016第十七届广州国际钣金、锻压工业展览会-巨浪展览- The 17th China(Guangzhou)Int’l Sheet metal machinery,Forging, Stamping and Setting Equipment Exhibition
|